國家工業結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結晶中心”)是在天津大學國家工業結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醫藥結晶工程研究中心基礎上建立的唯一國家級工業結晶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結晶中心”及其前身自1979年起一直致力于工業結晶過程系統工程研究和新型工業結晶技術與設備開發。迄今為止,已承擔了“六·五”~“十三·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和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5項,國家重點推廣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10項,以及國家和省部級基金項目、產學研合作項目等共計200余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30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08),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1996),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1999,1996,2010,2015),天津市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2019),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2014,2016,2018),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006,1998),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1995),天津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2007),中國專利金獎1項(2019)、中國專利優秀獎5項(2009、2011、2015、2017年2項),被國家部委評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的技術依托單位。
“結晶中心”面向我國醫藥制造、精細化工、農化、冶金、材料、食品等大化工行業中涉及大規模粒子產品以及高端功能晶體產品的關鍵共性技術需求,開展工業結晶與粒子過程機理研究、工業結晶過程系統工程及產業化技術研究和功能晶體產品工程研究等,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工業結晶技術與設備,形成了從分子層次直至產業化集成創新的多尺度研究特色,提供從研究-開發-工程放大-設計到成果產業轉化一條龍式的交鑰匙工程服務。
四十年來,在王靜康院士的帶領下,“結晶中心”連續出色完成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和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專家驗收結論為達到了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平。與國內外200余家企業合作,建立了上百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采用現代結晶系統工藝包與智能化裝置的工業生產線。新型工業結晶技術與設備已輻射全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可為國家和企業創造新增利稅大于2.6億元人民幣/年,新增產值大于12.3億元人民幣/年,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結晶中心”現有固定人員6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長江學者1名、教授9名、副教授6名,科研團隊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創新團隊。團隊還有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160余名,目前已為國家培養博士98名(其中與國外著名大學合作培養37名)、碩士238名、博士后23名,發表SCI論文700余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2篇(2009、2010)。科研團隊合著的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化工過程設計》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優秀教材一等獎(2007),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
目前,“結晶中心”總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8109 m2,已建設為擁有價值5000余萬元科研設備的國際一流的工業結晶研發平臺。基礎實驗研究部擁有各種工業結晶實驗室50余間,涵蓋所有工業結晶研究方向;質量和過程分析中心擁有在線分析儀器、晶體形態分析儀器等單臺100萬元以上設備19臺;工程放大設計部及產業化基地建設在天津濱海新區,包括流體力學及工程放大研究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室、工程安全評價室及中試車間、智能化工業結晶裝置研發制造的五軸數控加工中心等。
“結晶中心”在國內外均享有較高的聲譽,是目前國內公認、國際知名的工業結晶科學與技術研發的國家級平臺,2016年被科技部授予“國家結晶科學與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近10年,“結晶中心”已主辦國際會議7次,國內會議7次。自1980年以來,該中心即與美國衣阿華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萊斯大學、德國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等建立了長期的交流合作關系,并形成了中外兩個基地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聯合取得的教改成果“化工類多元化和國際化研究生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天津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序號 |
工程中心名稱 |
學院(部)/企業 |
1 |
天津市功能精細化學品技術工程中心 |
化工學院 |
2 |
天津市海洋裝備技術工程中心 |
機械學院 |
3 |
天津市房屋建筑鋼結構技術工程中心 |
建工學院 |
4 |
天津市數控系統技術工程中心 |
機械學院 |
5 |
天津市醫療機器人及器械技術工程中心 |
機械學院 |
6 |
天津市合成生物技術工程中心 |
化工學院 |
7 |
天津市生物質燃氣燃油技術工程中心 |
環境學院 |
8 |
天津市海上風電結構與施工裝備技術工程中心 |
建工學院 |
9 |
天津市城市河道水質生態凈化技術工程中心 |
環境學院 |
10 |
天津市景觀生態化技術工程中心 |
建筑學院 |
11 |
天津市智能化精密測量技術工程中心 |
精儀學院 |
12 |
天津市微納生物材料與檢療技術工程中心 |
生命學院 |
13 |
天津市舊城區改造生態化技術工程中心 |
建筑學院 |
14 |
天津市光纖傳感工程中心 |
精儀學院 |
15 |
天津市智能網聯汽車能效優化技術工程中心 |
機械學院 |
16 |
天津市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化工學院 |
17 |
天津市公共安全大數據技術工程中心 |
計算機學院 |
18 |
天津市智能人機交互康復工程技術中心 |
精儀學院 |
19 |
天津市濱海生態關鍵帶保護與功能構建工程技術中心 |
環境學院 |
20 |
天津市裝配式建筑工程技術中心 |
建工學院 |
21 |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程技術中心 |
軟件學院 |
22 |
天津市港口環境監測工程技術中心 |
海洋學院 |
23 |
天津市地下工程建造與安全工程技術中心 |
建工學院 |
24 |
天津市微納制造技術工程中心 |
天津市微納制造技術有限公司 |
25 |
天津市工業結晶技術工程中心 |
天津市方圓工業結晶工程有限公司 |
26 |
天津市快速成型技術工程中心 |
天津市天大銀泰科技有限公司 |
27 |
天津市集成電路與計算系統技術工程中心 |
天津市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
28 |
天津市電力新能源與智能配用電技術工程中心 |
天津天大求實電力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本頁內容由科研院提供,數據截止到2020年3月)